1987年,一位名叫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英国哲学家曾发表过一篇名为《论自由》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类之所以有理,在于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句话在1987年或许只是学术界的一次普通讨论,但到了2025年,它却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在1987年,互联网还未像今天这样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还相对单一,而到了2025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我们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这种看似自由的信息获取方式,却让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信息茧房”——我们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只听到自己想听的,从而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考。
但正如密尔所言,真正的自由在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动”,在2025年的今天,我们开始意识到,要跳出“信息茧房”,就必须主动去寻找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去了解那些自己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这种自我决定、自我探索的行动,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尊重,也是对知识边界的拓宽。
1987年的职场环境相对稳定,人们大多是在一个公司里从一而终地工作,而到了2025年,随着远程工作、自由职业和创业的兴起,职场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灵活,但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人们开始感到迷茫和不安,因为他们不再有固定的职业路径可以遵循。
密尔的观点在这里同样适用,真正的自由不在于被安排好的生活轨迹,而在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这种自我决定、自我实现的行动,不仅让个人能够找到真正的满足感,也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多样和有活力。
1987年的社交方式还相对简单,人们大多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建立关系,而到了2025年,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的兴起让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让我们的社交圈变得更加广泛和多元,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人们开始感到孤独和疏离,因为他们虽然身处人群之中,却缺乏真正的交流和连接。
密尔的观点在这里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真正的社交不在于数量上的多寡,而在于质量上的高低,我们需要主动去寻找那些与我们有着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连接,这种自我决定、主动交往的行动,不仅让个人能够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也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有力量。
从1987年到2025年,虽然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密尔关于自由的观念却始终如一地指引着我们,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职场多变、社交复杂的时代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动”这一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和促进。
当我们再次回望1987年的那篇《论自由》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哲学家的智慧和远见,更看到了一个时代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坚守,而这种精神在2025年的今天依然焕发着新的光彩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