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监管部门通报,这家企业为提升虾仁重量,竟使用工业级明胶和甲醛进行增重,更令人震惊的是,企业员工在检查中承认:"我们这是行业通用做法,很多同行都在用",这种将工业胶水与毒剂混用的操作,堪称"虾仁界的三聚氰胺"。
网友辣评:"原来《舌尖上的中国》没拍到的是这幕!",更有网友扒出该企业的产品曾出现在某网红直播带货清单,瞬间引发二次舆情:"直播间的山珍海味,可能正在偷偷掉包!"
面对曝光,该企业公关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是受害者!",并透露:"被查之前刚和供应商续了三年合同,谁知道他们背地里搞小动作。"这一说法引发网友强烈反驳:"合同能约束工业明胶供应商?"。
有趣的是,该企业官网简介仍标注着"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此有网民调侃:"国家级龙头企业的标准,原来是允许用工业胶水增重的?",目前该简介已悄然删除,但网友截图早已全网流传。
据知情人士透露,水产加工行业存在"三件套"增重配方:工业明胶(提升重量)、甲醛(防腐去腥)、食用色素(掩盖变色),某水产批发商坦言:"正规厂家都不敢用,都是小作坊在搞"。
值得玩味的是,某头部电商平台虾仁类目下,仍有商家在商品详情页标注"天然增重",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时,客服竟回复:"我们用的是深海鱼胶原蛋白,安全又健康",这波操作被网友评为"文字游戏大师"。
事件曝光后,某三甲医院营养科医生发微博称:"甲醛超标的虾仁,吃10颗相当于吸一支烟!",虽然该表述被证实存在夸张,但仍引发对健康风险的担忧,有家长发帖:"以后给孩子做虾仁辅食,得先当化学分析师!"
监管部门迅速表态将开展专项整治,但网友质疑:"上次三聚氰胺奶粉是监管不力,这次工业胶水虾仁又是监管不力,什么时候能长记性?",更有网友制作"食品黑历史时间轴",发现从2008年三聚氰胺到2023年工业明胶,"每次出事都是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