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开始写黄文,人类作者还能靠什么吃饭?最近上海静安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给出了答案:一名程序员用AI生成色情小说牟利,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这不是科幻片里的桥段,而是2023年互联网世界最魔幻的法治故事。
案件主角张某,32岁程序员,曾开发过几款文学类APP,去年初,他在暗网发现"AI写黄文"的灰色产业链:用ChatGPT生成小说片段,再用AI绘画工具配图,通过付费订阅牟利,据调查,其团队开发的AI系统日均生成2000字色情内容,付费用户超3万人,涉案金额达270万元。
"我以为AI是瑞士军刀,没想到是电子海洛因。"张某在法庭上辩解道,这句话引发法官冷笑:"你以为的先进技术,实则是法律盲区?"最终法院依据《刑法》第285条"非法经营罪"和"制作淫秽物品牟利罪",数罪并罚判处实刑。
这场审判犹如互联网世界的"AI扫黄行动",暴露出技术狂欢背后的法律困局,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2023年AI生成内容侵权案件同比激增380%,但仅有12%的案例完成司法认定,司法专家王律师指出:"当AI能批量生产违禁内容时,传统著作权法和刑法条款面临重构压力。"
有趣的是,这场庭审成为程序员圈的"普法公开课",某科技公司CTO在社交媒体吐槽:"我们天天教AI写代码,没想到它先学会写黄文。"段子手网友更是戏称:"以后招聘程序员要问清楚,别招来一个AI生成器。"
案件审理期间,国家网信办已启动"清朗·AI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专家建议:建立AI内容生成"白名单"制度,对敏感领域实行算法备案审查;同时探索"AI创作溯源码"技术,实现内容生成全流程留痕。
这场科技与法律的角力,正在重塑数字时代的创作版图,当AI能一键生成《霸道总裁爱上我》式的小说时,人类作者该何去何从?或许正如老编辑们常说的:"键盘可以快,但故事要慢慢写。"
(注:文中数据均为虚构,AI创作监管体系仍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