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民关注 > 正文

退休金变直播坑?七旬老人花30万买古董,直播间套路比菜市场大妈的特价还离谱

本站讯 本站记者 张宏伟 根据 2025年03月15日 最新消息报道 以下是详细内容

最近某地法院的调解室里,七十岁的王大爷攥着皱巴巴的转账凭证,脸上写满"这钱我咋就交出去啦"的茫然,这个本该在公园下棋的退休老人,竟在直播间一连下单了二十余件"明清瓷器",总价高达三十余万,法官看着清单上"青花缠枝莲纹瓶"、"乾隆官窑红釉盘"等名称,直呼"比电视剧里的古董剧还离谱"。

退休金变直播坑?七旬老人花30万买古董,直播间套路比菜市场大妈的特价还离谱

这场"直播购物奇遇记"的真相,远比影视剧精彩得多,据调查,王大爷每天清晨六点准时蹲守某短视频平台,专门关注"鉴宝专家"账号,当"专家"在直播间用放大镜"鉴定"一件看似普通的陶瓷杯时,弹幕疯狂刷过"必涨""稳赚",而王大爷的账户则自动扣款三千八,连续二十次操作后,老人突然发现——自己退休金账户里的钱,竟比菜市场大妈的"今日特价"还"便宜"。

记者暗访发现,这些"古董"实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批量生产的仿古工艺品,更绝的是,直播间"专家"团队早将话术剧本写进《孙子兵法》:先以"捡漏秘籍"吸引银发族入场,待买家交钱后,立刻切换身份变成"客服小妹",以"激活会员"为由要求二次转账,等老人发现货不对板时,账号早已注销,连退货链接都找不到。

心理学专家分析,这种骗局精准踩中老年人三大"软肋":对权威的盲目信任(认为专家鉴定绝对权威)、对"捡漏"心理的沉迷("错过这次再等十年"的焦虑)、以及移动支付带来的"无意识消费"(以为自动扣款是"锁定优惠"),而直播间的"即时互动"设计,更让老人陷入"别人都在买,我也不能落后"的从众效应。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鉴宝直播间"往往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有平台算法工程师透露,系统会优先推送"银发用户+古董兴趣"的组合拳,导致王大爷这类人群反复看到同类内容,形成"信息茧房",而所谓的"专家",很多是培训三天就上岗的"话术导师",他们最擅长的不是文物鉴定,而是"心理操控四步法":制造焦虑→塑造权威→营造紧迫感→收割智商税。

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骗局,有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直播带货属于"新型网络交易",平台未尽到审核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但现实中,很多平台以"技术中立"为由逃避监管,而监管部门往往难以追溯跨境运营的"黑直播间"。

王大爷的案例正在成为反诈宣传的典型案例,有年轻人调侃:"这波啊,这波是'直播杀猪盘' meets '古董韭菜',建议直接上《披荆斩棘的哥哥》当鉴宝嘉宾。"而社会学研究者提醒:当直播带货开始用"退休金"和"传家宝"挂钩时,或许该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中老年消费安全网该如何编织。

在这个全民"种草"的时代,我们或许该给父母多留几个"拔草"的选项,毕竟,菜市场大妈的"最后一天特价",永远比直播间里的"专家秘藏"实在得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