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白糖可是比黄金还贵的奢侈品,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用大量白银换取东南亚的糖块,甚至引发过"糖银之战",那时候的糖是权力与财富的符号,普通百姓连糖渣都尝不到。
白糖早已成为餐桌上的日常,但全球糖业正在经历一场"甜蜜危机",国际糖价在过去一年暴涨300%,巴西甘蔗种植户扛着糖块在街头抗议的画面,比印度农民举着恒河水的场景还要悲壮。
2023年,澳大利亚的甘蔗田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印度旁遮普邦的糖蜜产量暴跌40%,更魔幻的是,东南亚的"双飓风"直接导致菲律宾的糖厂停工,就像电影《后天》里全球变暖的灾难场景。
欧盟突然提高糖进口关税,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突变,某发展中国家甚至直接禁止白糖出口,这些政策组合拳打下来,全球糖价直接开启"火箭模式"。
当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暴涨时,华尔街的投行们笑得比蜜还甜,他们通过"糖期货"套期保值,赚得盆满钵满,而实际生产糖的企业却在亏损边缘挣扎。
当全球1/3的碳排放来自糖业,当每吨糖运输需要消耗300升汽油,当非洲国家用黄金价格换糖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是该减少精制糖摄入,还是该重新构建全球糖业供应链?
欧盟已经推出"无糖饮料税",日本推出"糖含量标签法",就连墨西哥都禁止含糖饮料,看来人类正在从"甜蜜依赖"转向"戒糖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