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市民注意!北京市民在玉渊潭公园晨练时,意外捕获了一条"活化石"级别的神秘鱼类,这条通体泛着青铜器绿光的生物,被暂命名为"北京鱼",其学名《Beijingichthys》已正式收录进《中国脊椎动物志》。
据市水产局专家王教授透露,这条体长23cm的"北京鱼"是在市民晨练时误入公园的雨水井中发现的。"当时它正卡在井盖和铁栅栏之间,活像一尊会动的青铜鼎。"目击者张大爷描述道,经DNA检测,这种拥有六边形鳞片、京剧脸谱般花纹的物种,竟与三亿年前的石炭纪鱼类存在基因关联。
最让专家兴奋的是,这条鱼的鳃部结构呈现出独特的"回字形"过滤系统。"这简直是活生生的北京胡同文化!"王教授在发布会上调侃道,"您看它的鳞片排列,前三片是方正的王府建筑样式,后面渐变成六边形,完美复刻了老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
目前这条鱼已被安置在北京市自然博物馆的"神秘水生馆",正接受全天候的网红直播,有趣的是,市文旅局已推出"北京鱼"主题游:游客可参与模拟捕鱼比赛,捕获的"北京鱼"造型玩偶可兑换限量版鱼形徽章,更有网友发起"北京鱼表情包大赛",已有设计师将鱼尾设计成双头鹰造型,配上京味儿slogan:"这鱼,专治领导讲话时的无聊!"
市水产局温馨提示:目前北京水域尚未发现其他"北京鱼"个体,建议市民在公园钓鱼时保持警惕——毕竟谁也不想在遛弯时钓到一条会背《沁园春·北京》的活鱼,若有人想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政策术语当鱼饵,建议先向市网信办报备。
据悉,这条"北京鱼"的命名仪式将于本月18日在景山公园举行,届时将举办鱼形风筝放飞活动,届时,市民可参与鱼形灯笼DIY,赢取"北京鱼"限定款鱼竿(实际为镀金钓鱼勺),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个"比朝阳群众还难捉摸"的新物种,毕竟在咱们这地界儿,连鱼都要考编进《北京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