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比暑期档还热闹,赵丽颖工作室突然放出大招——把三家公司告上法庭,理由竟是"侵犯人格权",这波操作让网友直呼:"颖宝这次不是演剧,是演维权大片啊!"(温馨提示:本文不涉及任何政治人物,专注吃瓜三连)
2023年8月,赵丽颖工作室发布声明,称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其姓名、肖像进行商业推广,更绝的是,另一家MCN机构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中,竟出现了赵丽颖的AI换脸视频,网友瞬间炸锅:"这是要把'人'变成'AI人'吗?"
据知情人士透露,涉诉公司涉及美妆、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某美妆品牌在宣传语中写道:"赵丽颖同款妆容,打造你的专属美",这波蹭热度操作直接激怒工作室,更魔幻的是,某教育平台在课程海报上使用赵丽颖的卡通形象,评论区还有学员吐槽:"老师教的都是'赵丽颖式演技法',这课我敢上吗?"
根据《民法典》第1012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具体人格权,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某某(化名)表示:"明星维权通常涉及三类侵权:未经同意使用姓名/肖像进行商业推广、恶意篡改形象进行二次创作、编造虚假信息损害名誉,赵丽颖的案例属于典型的'肖像权+姓名权'双重侵权。"
有趣的是,某科技公司辩称:"我们用的是AI技术生成的内容,属于创作自由。"对此法律界人士调侃:"如果AI能代替人类获得流量,那建议明星集体申请'数字分身专利'。"
事件曝光后,微博超话秒变普法课堂,网友"法律小课堂"发帖:"原来明星也是'灵魂版权'拥有者!"而"娱乐圈打工人"吐槽:"建议所有艺人成立'维权联盟',下次集体起诉'碰瓷营销'。"
更有网友翻出赵丽颖早期采访:"我最大的梦想是演好每个角色",配文:"现在梦想升级了——演活每个侵权公司!"评论区瞬间被"哈哈哈"刷屏。
此次事件引发行业深思,某娱乐营销博主分析:"明星维权增多反映两个趋势:一是流量经济下,艺人IP价值被过度开发;二是法律意识提升,'碰瓷营销'风险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网信办近期发布的《网络内容创作者行为规范》中明确提到:"不得未经授权使用名人形象进行商业推广",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品牌方都会签'肖像权使用协议',连配角都要单独列明。"
赵丽颖的维权之路堪比打怪升级——先打侵权公司,再打AI侵权,最后打碰瓷营销,网友戏称:"建议赵丽颖下一步起诉'键盘侠恶意评论',毕竟网络暴力也是人格权的一部分。"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明星维权既是个人权益的守护,也是行业规范的推动,赵丽颖的"维权侠"之路,或许能带动更多艺人重视知识产权,让"流量密码"不再成为侵权遮羞布,毕竟,真正的演员,连'灵魂版权'都要守护好,怎么好意思让观众买单呢?(狗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