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建议:盒马员工集体举"卸货中"纸板,背景是货架上的10元特价菜)
当盒马鲜生开始偷偷下架对标山姆的进口牛排专区,当仓储式货架上出现"盒区房"促销横幅,这个曾以"新零售"人设颠覆超市业态的巨头,终于撕掉了身上最后一块"对标者"的标签,据内部员工爆料,盒马最近内部会议主题竟是《如何把山姆会员店气哭》,这波"战略性撤退"背后,藏着零售业最魔幻的生存法则。
【一】对标山姆的"高光时刻"与"翻车现场" 三年前,盒马在阿里体系内被赋予"挑战沃尔玛+山姆"的终极使命,他们斥资打造高端进口商品区,甚至专门从日本挖来"寿司师傅"当陈列顾问,2019年上海首店开业时,山姆会员店店长亲自到场"取经",两家超市的暗战直接导致周边3公里生鲜店集体涨价。
但好景不长,盒马发现山姆的会员制就像"皇帝的新衣"——表面光鲜的进口商品专区,实际是"高净值用户"的智商税,数据显示,盒马会员年均消费额仅相当于山姆会员的1/3,且70%的会员因"生鲜刺客"事件退订,更魔幻的是,盒马曾因对标山姆的"大包装"策略,导致大量临期进口牛奶被员工内部团购清空。
【二】盒马"摆烂式"转型三部曲
下架所有带"对标"标签的商品:从货架上消失的"澳洲和牛"、"挪威三文鱼",到悄悄上线的"盒马工坊"自有品牌,新掌门人似乎找到了"去精致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启动"小镇青年"狙击计划:在盒区房密集区推出"10元菜"专区,员工自嘲"这是盒马版《甄嬛传》里的安陵容",更绝的是,盒马甚至开始和社区团长合作,卖起"次日达"的冻鸡和预制菜。
山姆的"噩梦"才刚开始:当盒马开始用"盒区房"概念替代"高端社区",山姆引以为傲的"大包装"策略反而成了"冤种",有消费者吐槽:"现在去盒马,感觉像在逛拼多多,但结账时才发现自己是会员。"
【三】零售业魔幻进化论:从对标到摆烂 盒马的"战略性撤退"印证了零售业最残酷的真相——当Costco用"大包装"把沃尔玛逼到墙角,当永辉超市用"极致性价比"反杀盒马,所谓"对标"不过是商业世界最昂贵的P图滤镜,某零售分析师直言:"盒马现在学山姆卖牛排,相当于让熊猫去跳芭蕾。"
值得玩味的是,盒马这次转型反而意外激活了"反精致"消费浪潮,数据显示,盒马"10元菜"专区日均销量暴涨300%,而山姆的"高端会员"续费率不升反降,有业内人士预测:"盒马可能开始卖煎饼果子了,但山姆的进口红酒架可能面临库存危机。"
当盒马卸下"对标者"的枷锁,这场零售业"退群大戏"的余波仍在发酵,或许正如盒马员工在内部论坛写的:"我们终于明白,山姆不是我们的对手,是我们照妖镜。"而山姆此刻或许正躲在货架后面,偷偷给盒马的新包装设计点赞——毕竟在商业世界里,没有哪个对手能拒绝一个会"自黑"的竞争对手。